北京震盪!反內卷、通縮與房地產三殺的真相(圖)


中国消费降级 经济低迷(
中国消费降级 经济低迷(Getty Images)

【看中國2025年7月22日訊】(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)中國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。7月1日,北京召開高規格財經討論會,明確提出整治企業間低價無序競爭,試圖破解「內卷」困局。同日,官媒發表5000餘字長文《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》,強調反內卷的重要性。然而,市場對這些政策的實效性表示懷疑,認為多為空洞口號。與此同時,7月21日摩根士丹利(大摩)閉門會議透露,中國上半年GDP表現超預期,但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劇,政策刺激可能推遲至9-10月。下面將深入剖析內卷的資源壟斷本質、通縮與房地產市場的惡性循環,以及穩定幣在中美博弈中的新戰場,探討中國經濟的未來出路。

內卷的核心:資源與權力壟斷

內卷並非單純的低價競爭或過度競爭,而是資源與權力高度集中的結構性問題。當前,中國社會的優質資源被少數群體壟斷,普通人難以觸及,導致競爭日益白熱化,社會活力逐漸喪失。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,新增資源(增量)掩蓋了分配不均的矛盾。然而,隨著經濟增速放緩,增量減少,存量競爭加劇,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暴露無遺。財經評論人付鵬指出,內卷的本質在於資源壟斷與權力集中,解決之道在於打破壟斷、重新分配資源,而非僅靠政策口號。

大摩閉門會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。會議指出,中國經濟當前面臨「存量博弈」的困境,企業為搶奪有限市場份額進行低價競爭,導致利潤下滑,進而傳導至居民收入下降,形成惡性循環。尤其在電商等行業,價格戰雖短期惠及消費者,但長期損害企業盈利能力,拖累經濟活力。反內卷需從結構性改革入手,涉及財政制度、地方激勵機制及統計體系的全面調整,而非簡單的去產能。

經濟下行壓力:通縮與房地產雙重打擊

通縮的負反饋循環

2025年,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。核心CPI在10月錄得-0.1%,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負值,顯示居民需求急劇收縮。PPI已連續三年通縮,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惡化。大摩預測,下半年經濟增速將從上半年的5.3%回落至三季度4.5%、四季度4.2%,全年維持4.8%。通縮的負反饋循環表現為:企業收入下降→降薪裁員→居民消費收縮→企業進一步壓縮成本,形成「死亡螺旋」。

上半年經濟超預期主要得益於出口韌性(搶關稅前發貨)及財政政策前置(如地方債置換、以舊換新補貼)。然而,這些動能屬於階段性因素,下半年將逐步退坡。出口方面,受美國30%關稅及對轉運商品的雙軌制關稅(最高40%)影響,出口增速預計從上半年的6%降至零增長,對GDP的貢獻轉負。財政方面,上半年用掉大部分地方債額度,下半年財政空間受限,刺激力度減弱,地方財政緊張及欠薪問題再度抬頭。

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

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下跌加劇了經濟困境。2025年二季度,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20%,二手房成交增速從一季度的30%收窄至6月的-5%。居民購房意願低迷,調查顯示僅3%受訪者計畫未來一年購房,而超過50%的二手房業主願意低於購房成本出售,反映出市場信心崩潰。二手房掛牌量創歷史新高,6月環比上升0.7%,進一步壓低房價,平均環比跌幅達1%/月。

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。4月底政治局會議重申穩房地產的重要性,但缺乏新增政策。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聚焦「高質量發展」,強調創新與低碳,但未推出實質性刺激措施。大摩預測,除非房價連續數月加速下跌,否則下半年政策仍將處於真空期,房地產市場或需至2026年四季度才有望觸底回穩。房價下跌引發的負財富效應進一步抑制消費,例如杭州中產階級轉向低價商品或租賃奢侈品(如「25元租一天香奈兒包」),顯示消費降級趨勢。

政策困境:反內卷與刺激的兩難

7月1日財經討論會與官媒長文顯示,高層對反內卷的重視,但政策keyboard:政策效果有限,難以觸及問題根源。大摩閉門會預判,7月底政治局會議增量政策可能性低,刺激措施可能推遲至9-10月,規模有限(約1萬億人民幣),主要聚焦基建與新質生產力,消費端補貼(如生育補貼、以舊換新擴容)力度較小。反內卷需結構性改革,但當前政策多停留在表面,如同「不遵守勞動法卻要求企業增加假期」的空洞口號。

供給側改革的後遺症也加劇了內卷。2015-2016年改革形成上遊行業寡頭壟斷,擠出民營資本,推高房價與股市泡沫,卻忽視了企業家老齡化與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。如今,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,顯示政策導向的侷限性。

中美博弈新戰場:穩定幣的角逐

穩定幣成為中美金融競爭的新焦點。美國《天財法案》要求美元穩定幣100%由美元現金或短期美債支持,鞏固美元霸權地位,推升美債需求。中國則以香港為試點,8月1日起實施穩定幣條例,允許發行港元、美元或人民幣穩定幣,旨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減少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。然而,受資本管制與市場接受度限制,人民幣穩定幣短期內難以挑戰美元主導地位,初期目標是通過供應鏈與跨境結算場景佔據小部分市場份額。

日本的教訓與中國的挑戰

中國經濟與1990年代日本的「失去的30年」有相似之處。日本老齡化導致存量競爭,年輕人承擔沈重債務壓力。2010年代後,隨著財富通過遺囑分配流向年輕一代,日本經濟有所復甦。中國則尚未進入代際分配階段,人口紅利消失,年輕人消費能力萎縮,經濟活力進一步受限。打破資源壟斷、實現公平分配是關鍵,但既得利益群體的阻力使改革舉步維艱。

投資邏輯的轉變

大摩指出,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增加市場波動,但稀土換晶元的初步成效及反內卷信號增強為市場帶來正面影響。英偉達HW晶元重新對華銷售顯示中美在非關稅領域的博弈趨於正常化。反內卷政策的推進或有助於電商等行業重塑盈利預期,但效果需進一步觀察。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與通縮壓力限制了政策空間,投資者需謹慎應對下半年的經濟下行風險。

中國經濟正面臨資源壟斷、通縮與房地產市場低迷的仨殺。反內卷需從打破壟斷、結構性改革入手,但短期政策空間有限,效果存疑。穩定幣的角逐顯示金融競爭升級,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。下半年經濟增速預計放緩,投資者需密切關注9-10月政策動向及四中全會的改革信號。中國經濟的未來,考驗的是決策層打破存量博弈、實現公平分配的勇氣與智慧。



来源:看中國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