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陽習俗你知多少?(組圖)


菊花
菊花(圖片來源:Pexels)

「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醉看風落帽,舞愛月留人。」一千多年前的九月初九日,詩人李白登上龍山,與好友同飲菊花酒,秋風落帽,秋月留人,讓李白暫時忘卻了朝堂之上、俗世之中的煩惱,得以神遊仙境,與月下仙子相逢際會。這是神韻舞臺上曾演出過的節目《李白醉酒》。重陽正式成為一個民俗節日是始於唐朝,然而一千多年後的今天,人們已經慢慢忘記了重陽節的一些延續千年的傳統。這也許是因為很多人不太了解這個節日背後防疫、驅邪、避災的意義。

九九重陽的名稱來自於道家的陰陽學說。古人相信世間萬物皆有陰陽,數字中以六為陰而九為陽,九月九日為重九,也就是重陽。在這一天,因為陽氣已經走到了盡頭,陰氣就要開始上升,陰氣又會帶來邪氣和病氣,於是人們就要在這一天驅邪防疫,重陽節的很多習俗,如飲菊花酒、戴茱萸等,都是為了幫助人們順應自然,用自然的方法來抵抗疫病邪祟的侵襲。

傳說中的起源

關於重陽節起源的傳說,最著名的要屬桓景的故事了。相傳東漢時期有個青年人叫桓景,他曾經跟隨仙人費長房學道,在學成下山之前,費長房叮囑他說:「你的家鄉汝南有疫病肆虐,九月九日這一天災難將降臨到你的家中,那時你務必要提前準備好紅色錦囊,在錦囊中放入茱萸,並帶上菊花酒,和家人一起登上高山,這樣你們就能夠避免災禍。」

到九月九日那一天,桓景果然將茱萸錦囊分給家人,然後叫他們每人喝一口菊花酒,瘟魔果然就不敢近身了。桓景等人在山上帶了一日,晚上回到家中,看到家中的牛馬牲畜全都暴病而死了。從此中原凡是有疫病流行的地區,都會在重陽這一天佩戴茱萸、飲菊花酒、登高避禍。

在陝西一帶也流傳著一個故事,更詳細地說明了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。

相傳在驪山腳下住著一家農戶,這天男主人從田地回來,遇見一名趕路的算卦先生,天色已晚,算卦先生錯過了旅店,想要在男子家中借住一宿。雖然農戶家中貧窮、屋宇窄小,男主人仍然接待了他。到了第二天,算命先生臨別時留下一句話:「到得九月九,須往高處走。」男主人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但想算命先生精通天文易數,他的話一定有高深的道理。於是到了九月九這一天,就帶著全家老小,登上驪山高峰遊玩。等到傍晚下山後,發現自家所處的山溝全部被暴漲的河水淹沒了。從此驪山附近的人,到九月九日這一天,全都會闔家登山以避邪祟。

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
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(圖片來源:Pexels)

驅邪祛病的習俗

清院畫十二月令圖之九月登高
清院畫十二月令圖之九月登高。(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)

其實,這些傳說都有其現實的根據和道理,重陽節正值秋冬之交,氣候的轉變會帶來疾病的侵襲。對此,古人的辦法是用傳統草藥來預防疾病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說菊花可「治頭風、明耳目、去瘻癉、治百病」。茱萸性溫熱,可以驅寒解毒。所以人們在重陽節時分會開始佩戴茱萸、飲菊花酒。

漢代《西京雜記》中曾記載:「九月九日,佩茱萸,⋯⋯飲菊花酒,令人長壽」,陶淵明也曾作詩雲:「酒能祛百慮,菊解制頹齡」。因此重陽節又有祛病延壽的意義,而九九諧音久久,寓意長長久久,所以又有重九祭祖的傳統,提醒人們要敬老崇孝,飲水思源,才能夠積德而獲得長壽的福報。

此外,古人認為陽氣清而上揚,陰氣濁而下沉,所以秋天登山能夠呼吸清新的空氣,避免濁氣的入侵,是對健康有益的。中國人也有上巳清明踏青,重陽辭青的說法,登山辭青,要辭別溫暖的節氣,並準備迎接寒冬的到來。這樣的習俗蘊含著傳統文化中敬畏大自然、順應四季節氣的理念。

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,您是否被迫從早到晚在屏幕前工作呢?您是否懷念重陽節的那些傳統習俗呢?親近自然,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花一木,欣賞山水天地的美景,難道不是一種更加愉悅平和的生活方式嗎?



責任編輯:初新 来源:神韻藝術團官方網站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