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教你避開塑化劑地雷 「這點」很常被忽略(組圖)

作者:余筱琪 整理 發表:2025-11-08 12:30
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

香水
塑化劑不只藏在瓶瓶罐罐中,也可能透過香水、體香劑滲入皮膚。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你有沒有邊滑手機邊吃飯?或是常常外帶熱湯、用微波爐加熱剩飯?還是喜歡使用香水和香氛沐浴乳?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習慣,其實都可能讓腎臟陷入「塑化劑危機」。臺灣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社群平臺發文指出,塑化劑是一種讓塑膠變得柔軟、有彈性的化學物質,其中最常見的「鄰苯二甲酸酯類」屬於環境荷爾蒙,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。它不只存在於塑膠用品裡,也可能混進食物、空氣和灰塵中,透過吃、吸或皮膚接觸進入身體。長期低劑量接觸,與代謝異常、荷爾蒙失衡、生殖問題,甚至乳癌、子宮內膜癌都有關;近年更有多項研究指出,塑化劑與腎功能下降、蛋白尿等腎臟異常指標息息相關。

臺灣臺北醫學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顯示,臺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約2至7倍,推測與生活中頻繁接觸塑膠用品有關。另一項2022年Zhongyuan Wang的研究發現,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越高的人,腎功能平均值越低、尿蛋白指數越高。Pınar Erkekoglu 等人研究指出,塑化劑會引起發炎與細胞老化,長期下來讓腎臟組織纖維化、硬化。

每天都在吃進塑化劑 醫師提醒10個生活地雷

這些研究提醒我們——塑化劑的危害不只是環境議題,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。洪醫師在文中整理出日常生活中最常忽略的10個塑化劑陷阱,來看看你中了幾個?

1、邊滑手機邊吃東西

許多廉價手機殼、保護貼可能含塑化劑,尤其是柔軟的「水凝膜」材質。當手機使用過久發熱時,塑化劑更容易釋出。如果邊滑手機邊吃飯,手上殘留的塑化劑就容易跟著入口。

建議:用餐前先洗手,避免邊滑手機邊吃東西。選擇標示「無塑化劑」或通過歐盟RoHS、SGS檢測的配件。

2、錯誤使用微波容器與保鮮膜

高溫會讓塑化劑釋出汙染食物,尤其油脂或酸性食物最容易被吸附。塑膠盒、美耐皿、金屬邊容器都不適合微波加熱。

建議:改用耐熱玻璃、陶瓷容器;熱食先降溫再加保鮮膜;外購微波餐可倒入安全容器再加熱。

飲料
吸管在熱飲或酸性飲料中容易釋出塑化劑。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3、常喝熱或酸的外帶飲品

塑膠杯、封膜、吸管在熱飲或酸性飲料中容易釋出塑化劑。

建議:減少手搖飲頻率,自備不鏽鋼或玻璃保溫杯,飲料不要在塑膠杯中放太久。

4、熱湯或外帶食物裝進塑膠袋

滾燙湯品直接接觸塑膠袋,塑化劑容易溶出。這是亞洲、特別是臺灣常見的外帶習慣。

建議:自備不鏽鋼、玻璃或陶瓷容器盛裝熱食,減少使用塑膠袋外帶。

5、冷水瓶裝熱水或茶飲

一般運動用塑膠瓶多為「冷水瓶」,若裝熱水或酸性飲品,會加速塑化劑析出。

建議:分開使用冷、熱容器。熱水請選耐熱玻璃或不鏽鋼瓶,老舊塑膠瓶建議汰換。

6、常吃外帶油炸食物

塑化劑屬「親油性」,容易溶於油脂中。高溫油炸再加上廉價塑膠包裝,塑化劑釋放更劇烈。

學者研究發現,油脂類食物用塑膠容器盛裝時,塑化劑溶出量明顯高於盛裝熱湯的情況。

建議:少吃高油食物,避免用保鮮膜包油炸品,改用陶瓷或玻璃容器盛裝。

7、愛玩捏捏球、果凍泥、史萊姆

這些「紓壓玩具」多為PVC塑膠或凝膠製成,若品質不佳,可能含塑化劑或人工香料。

建議:購買有檢驗標章的產品,避免長時間接觸,使用後洗手,不要靠近口鼻。

8、喜歡香味濃的洗沐用品

塑化劑常被當成「定香劑」加入香水、沐浴乳、洗髮精、體香劑等,使香氣持久,但也可能透過皮膚吸收。

建議:選擇無人工香精、成分簡單的產品。腎臟病患者、孕婦、兒童尤其要注意。

9、咬筆蓋或橡皮擦

不少學生或上班族習慣咬筆蓋、橡皮擦,這些文具多以PVC製成,含塑化劑以增加柔軟度。

建議:避免咬塑膠文具,特別是有香味或軟質材質的產品。

10、坐在塑膠地墊上吃東西

野餐或在家餵小孩時,塑膠地墊容易因接觸食物與手部而造成塑化劑攝入。

建議:選擇標示「無塑化劑」或天然材質地墊,不要在上面進食,用後記得洗手。

喝開水
勤洗手、多喝水、多吃蔬果,是遠離塑化劑的三大護腎法。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遠離塑化劑 3招護腎生活法

塑化劑的危害不是突發的中毒,而是「慢慢滲進身體的毒」。洪永祥醫師提醒,只要從生活小細節改起,就能有效減少傷腎風險:

1、勤洗手:臺灣高雄醫學大學發現,正確使用肥皂清洗可移除手上95%的塑化劑殘留。

2、多喝水、多流汗:每天攝取體重3~4%的水量並適度運動,有助代謝毒素。

3、多吃蔬果:各色蔬果含植化素與抗氧化物,可減少塑化劑引起的發炎與氧化壓力。

洪醫師提醒,避開生活中容易發生的10個塑化劑「陷阱」,就是在為腎臟做長期保護。塑化劑就像一種「無聲的汙染」,不會讓你立刻生病,但會在體內一點一滴地破壞健康。平日生活中少一杯塑膠杯的熱飲、少一次塑膠袋的熱湯、多洗一次手,避開日常的塑化陷阱都是為腎臟做的長期投資。

(本文經授權摘編自洪永祥醫師臉書



来源:看中國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