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稀土劫 環境毒瘤與權力黑幕(圖)

作者:賈小凡 發表:2025-11-15 08:00
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特大

稀土贸易
稀土贸易。(圖片來源: Adobe stock)

近日,中國稀土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,作為戰略礦產,它已躍升為國際博弈的核心籌碼。而在中國稀土資源的背後,隱藏著一幅幅令人震驚的畫面:被犧牲的土地與生態環境,權派與資本錯綜複雜的撕拼。並且,中共憑藉著全球70%的開採稀土和90%的加工能力 ,將這些不起眼的礦石變成了向國際「卡脖子」策略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這種「戰略優勢」背後,卻是土地的破壞和生態的浩劫。

一、毛澤東時代 被遺忘的礦產寶藏

民國時期,內蒙古達爾罕旗的一片荒涼土地,被揭開了沉睡億萬年的面紗。1927年7月3日,28歲的地質學家丁道衡隨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,穿越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陰山北麓,途中被一座奇特的黑色山峰所吸引。他獨自前往查看後,發現該地露天散布著大量質量極高的鐵礦石。丁道衡用蒙語音譯將此地命名為「白雲鄂博」,意為「富饒的敖包」。他隨即開展踏勘調查,收集了標本和珍貴地質資料。1933年,他撰寫的《綏遠白雲鄂博鐵礦報告》正式發表,白雲鄂博這一巨型礦床震驚了國內外地質界。當時學界還未完全認識到這些礦石中蘊藏的稀土元素價值,但丁道衡的發現奠定了後來白雲鄂博成為世界最大稀土礦區的基礎。

1950年8月,何作霖教授帶領中蘇合作的地質隊,投身礦床的詳細調查。他的團隊用顯微鏡解析礦石,首次確認白雲鄂博含有豐富的稀土元素,其中包括鈰、鑭、鐠、釔等。然而,當時為中共篡政初期,毛澤東提出工業體系的國家政策,尤其重視鋼鐵、重工業。稀土被視為附屬的「次要」資源,長期被低估。毛澤東和周恩來更傾向政治優先和鬥爭精神,講甚麼「政治高於科學,鬥爭壓倒自然規律」。後來文革爆發,科研人員和專家遭受批鬥,稀土開採及科研近乎停滯。可以說,白雲鄂博礦藏的價值在那個時代是被掩埋的。礦區優先開採的是鐵礦,稀土這塊足以影響全球命運的「寶藏」,淹沒在政治洪流中。

二、鄧小平時代 掘金熱和環境代價

1978年鄧小平提出「發展才是硬道理」,中國急需外匯。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,蘇聯解體、東歐劇變,中國經濟又因六四屠殺受世界制裁陷入低迷。1992年初,鄧小平進行他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次出行,即南方巡行,試圖重啟「改革開放」,為中共重拾救命稻草。南巡中,鄧圍繞中國在高科技和戰略資源發表看法,說了句「中東有石油,中國有稀土」。這句話開啟了稀土開發的「掘金潮」。內蒙古白雲鄂博、江西贛州、廣東地區的稀土礦山紛紛被大規模開發,地方政府與企業競相掘地,形成了一股掠奪式開採浪潮。一時間,稀土成為中共出口換取美元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這場掘金熱背後,是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的加劇,大量農田荒廢,礦工的職業病也日益嚴重。地方政府對稀土開採的監管乏力,國企與地方利益糾纏不休。稀土產業在高速擴張中還犧牲了技術規則。短視的利益驅使資源迅速流出國門,換來的外匯雖促進了經濟增長,但沉重代價早已深深埋下。

三、江澤民時代 黑金江湖與權貴暴富

1990年代的中國稀土產業呈現出「悶聲發大財」的局面,當時江澤民及其政治集團在稀土資源豐富的內蒙古、江西、廣東、四川、山東等地擁有強大的地方勢力,特別是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被視為「江派」核心利益地盤。這些地區的稀土資源正好成為江澤民政治、經濟利益的重要支撐。劉雲山家族掌握內蒙古大塊礦產資源,就包括白雲鄂博周邊的稀土資源,曾慶紅、羅幹等人家族則在贛南等南方稀土礦區擁有廣泛利益。

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逐步放開。價格暴漲,稀土市場迎來空前的「淘金熱」。當時業內和地方礦主間流行一句話:「誰掌握礦權,誰就掌握錢權」,地方官員、軍工系統人士、權貴子弟與黑市商人相互勾結,形成了一條圍繞稀土資源的權力與金錢的黑色鏈條。包頭、贛南等地成為稀土的「江湖」,充滿了暴利和無序的掠奪。據悉,在贛南一帶,曾出現行業亂象:沒有正規手續的礦場偷偷採礦,礦石被偷偷運出,甚至用氰化鈉非法提金,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危機。而很多村莊的農田變廢地,地下水變渾濁,礦區汙染嚴重,村莊被迫搬遷,生態與社會代價沉重。底層民眾在財富分配中徹底成為犧牲品。

當時礦權爭奪呈白熱化狀態。有人用「低價搶奪」,有人用「暗箱操作」。包鋼、地方政府、私營資本,像是「幫派」紛爭,打得你死我活。2011年前後,甚至出現「暗度陳倉」的非法擴產,企業偷偷提高產能,拿不到補償的工人被掃地出門,礦區環境每況愈下。礦老闆們互相「踩一腳」,一場場「廝殺」上演,資本逐利的慾望無止境膨脹。

在這場「淘金熱」中,農民失了土地,環境遭到破壞,地下水變成「毒水」,村莊變成「死城」。官員與企業勾結,冒著「地震斷裂帶」帶來的危險,死盯「盈利」的最後一滴油。這一切,成為無數人血淚的寫照。




来源:看中國專欄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