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大罢免失败背后 中共“四指令”和政变剧本(图)

发表:2025-07-28 05:03
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

2025年7月24日,支持者在台北总统府前参加大罢免集会。7月26日,二十几位台湾反对派议员和一位市长将面临罢免投票,这场投票可能会改变台湾议会的权力平衡,使之转向执政党。(图片来源:I-Hwa CHENG/AFP)(图片来源:I-HWA CHENG/AFP via Getty Images)
2025年7月24日,支持者在台北总统府前参加大罢免集会。7月26日,二十几位台湾反对派议员和一位市长将面临罢免投票,这场投票可能会改变台湾议会的权力平衡,使之转向执政党。(图片来源:I-HWA CHENG/AFP via Getty Images)

【看中国2025年7月28日讯】(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导)7月26日,被称为台湾民主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罢免行动在全岛范围内落幕。24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及新竹市长高虹安被提案罢免,却全数以失败告终。蓝营总部内爆发如潮的欢呼声。然而,台北市长蒋万安的一句低语——“今天没有胜利者”——却揭示了这场风暴背后更深层的真相。有评论认为,这场罢免从头到尾并非单纯的蓝绿对决,而是一场操控于千里之外的代理人战争,其幕后主使指向北京中南海。

罢免的表面与真相

这场被称为“大罢免”的行动由公民团体发起,目标直指24名国民党籍立委及新竹市长高虹安,约占立法院总席次的五分之一。罢免团体宣称,这是一场“反共”运动,指控这些立委与中国大陆过从甚密,反对国防预算、推动争议性法案,导致国会陷入混乱,甚至“出卖台湾”。然而,罢免结果显示,所有25名被提案者均未达到罢免门槛,同意罢免的票数远低于反对罢免的票数。

以台北市立委王鸿薇为例,其选区内同意罢免的票数约7万票,但反对罢免的票数超过8万,差距达1万多票。另一位争议焦点立委徐巧芯的选区,同意罢免票数约5.9万,反对罢免则高达7万多,差距同样显著。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也以类似结果告终,反对罢免的票数达1.1万,远超同意罢免的8000多票。这些数字清楚表明,罢免行动在选民中未获广泛支持。

时评人江峰指出,这场罢免的失败并非蓝绿政党间的简单胜负,而是暴露了一场更为精密的“代理人战争”。他引用来自北京对台系统高层的内部情报,揭露中共对台的“静默政变”计划。这场计划由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最高指挥官亲自挂帅,核心操盘者包括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与外交部长王毅。王沪宁负责将最高领导人的意图转化为统战指令,王毅则将这套剧本包装成国际宣传产品。

中共的“四道指令”与政变剧本

根据江峰援引的爆料,2024年11月,王沪宁在一场闭门会议中下达了四道针对台湾的“作战命令”,每道指令都精准指向台湾民主制度的要害:

- 保护“民主门面”:王沪宁点名批评台湾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司法追诉,称其为统战系统的重大损失。柯文哲被视为中共预留的“民主门面”,即在未来政局中扮演“反中”形象的备用角色,以掩盖统战行动的真实意图。

- 制造更大规模冲突:王沪宁提及5月28日的国会改革暴动,要求代理人发动更大规模、更激烈的冲突,以撕裂台湾社会信任基础,制造“要民主还是安定”的二元对立。

- 终结选举制度:王沪宁明确表示,2028年之前,台湾的选举制度将被废除,主权将被剥离,选票将不复存在。这意味着中共计划在2028年之前完成对台湾的“合法接管”。

- 全面动员代理人:中共对岛内政客、学者、媒体人、宗教领袖等代理人下达最后通牒,要求他们立即行动,证明忠诚,通过抹红、冲撞、撕裂社会等方式,成为北京的“在地战士”。

这四道指令构成了一套精密的“合法政变”剧本,旨在利用台湾的民主程序实现政权移交。中共大外宣核心人物高志凯进一步补充了这套剧本的细节。他提出,中共的最佳策略是让台湾“自己乱起来”,最终由立法院主动“邀请”大陆军政人员“协助维稳”。这一策略避免了直接军事入侵,而是通过内部动乱、社会撕裂和制度瘫痪,让台湾自行交出主权。

政变剧本的执行步骤

这套剧本分为三步,每一步都直击台湾民主的致命弱点:

- 制造可控动乱:通过推动争议性法案、操控媒体和网军,激化蓝绿对立,将数十万民众推上街头,形成对峙甚至流血冲突。这种“剧场式冲突”旨在摧毁社会信任,让民众不再相信新闻、警察,甚至身边的人。

- 瘫痪国家免疫系统:当社会陷入动乱,台湾的国家暴力机器——军队和警察——将被锁死。军队因“只能抵御外敌”的职责限制无法介入,警察则因舆论压力不敢执法。蓝营立委可进一步指控总统“独裁”,放大国际舆论压力,使政府无法有效应对动乱。

- 以合法之名接管:在蓝营主导的立法院中通过一纸“紧急决议”,以“维护秩序”为名,邀请大陆派遣维安力量。这一决议将以民主程序包装,让中共以“合法请求”之名进驻台湾,国际社会难以反对。

这套剧本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不依赖武力,而是利用台湾的民主程序反噬民主本身。江峰强调,这场“合法政变”的第一步已在过去数月中逐步展开。例如,国会改革法案赋予立法院“藐视国会罪”“无限调查权”和“强制总统到场质询”等权力,实际上使行政机关瘫痪,总统权力被架空。此外,关键国防预算被大幅削减,军心动摇;监察院长期空转,失去制衡功能;财政系统被提案“全民发放现金”削弱,成为立法院的“提款机”。

罢免失败的内因与教训

时评人吴建民亲赴台北观摩罢免开票过程,对这场行动的失败进行了深入分析。他指出,罢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选民利益的冲突。民进党试图通过罢免削弱蓝白联盟在立法院的优势,扩大自身话语权,但这一策略忽略了选民的实际诉求。在蓝营选区,选民倾向支持本党立委,罢免行动很难动摇其根基。

吴建民采访的一位台湾大学教授进一步指出,民进党的策略过于“中央集权”,试图让地方选民牺牲自身利益来配合中央政府的政治目标,这在以民为本的台湾民主社会中注定失败。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则从基层视角分析,民进党试图“一党独大”,忽视了选民对三权分立和朝野制衡的期待。

时评人公子沈则从另一角度分析了罢免失败的原因。他认为,失败并非“大失败”,而是“未成功”,是维持现状的结果,而非民主的倒退。他指出,许多被罢免的立委来自深蓝选区,拥有强大的地方派系支持和选民基础,罢免门槛极高。例如,立委罗志强的同意与反对罢免票数差距仅1万多票,徐巧芯约1万票,叶元之仅3000票,显示民意对这些立委的支持并非铁板一块。

公子沈强调,罢免行动本身是一次重要的公民动员演练,为未来的选举积累了经验。然而,失败的深层原因在于部分选民缺乏国家安全意识,更关注地方利益和“小确幸”。他批评中共的大外宣和统战策略成功分化了台湾社会,让许多人只在乎个人经济利益,而忽视国家安全与整体利益。这种现象与香港的“建制派”模式如出一辙,显示台湾正处于“香港化”的危险边缘。

国际视角与中共的影子

路透社报导指出,这场罢免不仅牵动台湾政局,也引发外界对中国介入的质疑。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公开批评赖清德“搞独裁”,称罢免行动为“绿色恐怖”。中共官媒《人民日报》也将罢免定性为“妄图建立绿色独裁”。这些言论被罢免团体视为“助攻”,进一步证实了蓝营与中共的关联。

台湾企业家曹兴诚直言,中共的公开声援反而增强了罢免方的声势。然而,国民党否认亲中指控,强调与大陆的接触仅限于推动农产品出口等经济议题,并称罢免是蓝绿间的民意竞争,与中共无关。

未来的挑战与希望

罢免失败并非终点。8月23日,第二波罢免行动将针对包括前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内的7名立委展开。这场战役被视为台湾民主的“生死时刻”。江峰警告,若第二波罢免再失败,中共的代理人系统将彻底成型,2028年的“终结线”将如期而至。

公子沈则呼吁民众以平常心看待失败,并将其视为一次“虽败犹荣”的民主实践。他强调,罢免行动唤醒了部分民众的危机意识,许多原本支持蓝营的选民开始质疑国民党是否真正代表台湾利益。他认为,随着中美“新冷战”的升级和香港的前车之鉴,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将觉醒,未来仍有机会通过选举或罢免改变现状。

然而,这套政变剧本的致命弱点在于其必须在暗中进行。一旦曝光于阳光之下,其操控力将大幅削弱。吴建民呼吁,台湾民众应放下冷漠,积极参与8月23日的投票,用选票向北京表明立场:“你们的剧本,我们已经看穿。”

日本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分析,民进党在这场罢免中的犹豫态度是失败的关键内因。他们对公民团体的支持不够坚定,未能充分动员基本盘选票。而蓝营则将此视为“你死我活”的全面战争,进行了总动员。这一教训提醒台湾民众,面对不择手段的对手,民主的防卫需要更坚定的决心。

民主的试炼与反击

这场大罢免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它并非一场简单的挫败,而是台湾民主的一次深刻试炼。它揭示了民主制度的脆弱性,也暴露了外部势力试图利用民主程序实现颠覆的野心。台湾民众的选票,无疑是抵御这场“合法政变”的第一道防线。

吴建民表示,民主的核心在于自我纠错与修复的能力。罢免的成败并非最终目的,而是台湾人民在法律框架内自由表达、相互制衡的过程。公子沈补充道,这场罢免虽未成功,但已向蓝营立委敲响警钟,让他们意识到民意并非毫无保留的支持。8月23日的第二波罢免,将是台湾民主的又一次考验。每一张选票,都是一次对自由的捍卫,对未来的承诺。



来源:看中国
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

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荣誉会员

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

评论



加入看中国会员
donate

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。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。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。 详细隐私条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