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房地产进死亡螺旋 经济奇迹永久终结(图)

发表:2025-08-30 06:40
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

中国房地产
中国房价持续下跌(Getty Images)

【看中国2025年8月29日讯】(看中国记者金言综合报道)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月份房地产数据中,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.4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4个百分点;二线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.6%和6.4%。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了中国房价持续下跌的严峻现实,甚至一线城市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也未能幸免,房价呈现明显下行趋势。著名经济学家许成钢和程晓农近期都发出重磅警告:中国房地产正处于全面崩塌的边缘,这一危机不仅将拖累整个经济体系,还可能导致中国陷入类似于大萧条的长期结构性衰退。他们的分析直指制度性根源、政策失灵以及外部压力,引发广泛关注。

房地产泡沫的制度根源:土地国有与土地财政

许成钢教授,作为知名经济学家,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系统剖析了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深层原因。他强调,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土地完全国有的国家之一,宪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,这意味着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拥有土地产权,仅能获得使用权。这一制度设计是理解中国房地产所有现象的根本钥匙。

许成钢指出,中国房地产行业并非自古就有,而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兴起。这与当时的税制改革密切相关:中央政府将大部分税收收入上收,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枯竭。但中国绝大部分公共支出,如基础设施、教育和医疗,都依赖地方财政。同时,中央对地方的考核以经济增长为主。为了弥补财政缺口,中央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土地使用权或出租土地来获取收入,从而形成了“土地财政”的模式。

在这一模式下,地方政府成为土地市场的绝对垄断者。许成钢引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道:垄断者为最大化收益,会通过减少供给来抬高价格。中国各地政府正是如此,通过各种政策限制土地供给,推动房价上涨。这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在短短几十年内膨胀成一个巨大泡沫。根据许成钢的估算,中国房地产总资产规模已超过美国和欧盟国家总和。如果这是一个自由市场,泡沫破灭时政府无力控制;但在中国,政府不仅垄断供给,还能通过价格管制和冻结市场来维持高房价。

然而,这一策略如今已失效。许成钢观察到,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“有价无市”的局面:房价虽被人为托住,但成交量锐减,许多开发商面临破产威胁。地方政府不愿让房价下跌,因为这会引发连锁反应:土地收入减少、财政危机爆发。更严重的是,中国经济杠杆率早已超过GDP的300%,其中大部分债务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。这些政策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,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借贷,形成巨额抵押贷款。一旦房价下跌,银行资产价值缩水,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。

许成钢进一步分析,政府试图通过货币宽松(如大幅增加货币供给)来刺激经济,但结果适得其反:资金虽增加,却因居民不敢消费和投资而回流银行,导致通货紧缩而非膨胀。内需低迷源于高失业率、人口结构问题和绝对贫困人口众多。李克强总理曾提及,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;按国际标准(每日5美元贫困线),这一数字高达5.4亿人。这些人多为农民工,在户籍制度下被视为“二等公民”,失业率未纳入官方统计,实际失业远高于官方数据。

许成钢强调,中国经济增长无需依赖最前沿科技,而是应学习发达国家制度,提升劳动生产率。但当前制度下,财富分配极度不均:土地和金融收入大多流入政府口袋,民众收入占GDP比例全球最低,导致内需不足、生产过剩。房地产转机需建立在就业恢复、收入改善和信心重建基础上,否则盲目入市将面临更大风险。

房市死亡螺旋:地方债、银行危机与系统性崩溃

与许成钢观点相呼应,程晓农教授在近期直播中发出更强烈的警告:中国房地产业已进入“死亡螺旋”,房价、就业、财政同时崩溃,可能引发系统性经济危机。他直言,中国经济并非周期性调整,而是步入类似大萧条的深层结构性危机,过去“中国奇迹”已永久终结。

程晓农分析,中国经济高度依赖房地产:民众财富、银行资产和各行业增长均建立在房价上涨预期上。但这一预期已彻底破灭,房价持续下跌。他举例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地房价已跌至原价的七成,若再拖延,可能跌至三成。程晓农特别提醒在大陆购房的台商:尽快卖房,否则将血本无归。

他指出,房地产崩盘源于供需失衡: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饱和,供大于求,空置房足够用到2050年。高盛报告显示,过去4年房价累计下跌至少20%,未来两年将继续下滑,房屋需求比8年前锐减75%。二手房成交难,银行虽低息放贷,但居民不敢买房,导致家庭资产转为负值,许多人选择断供。

程晓农将危机扩展到财政和金融领域: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,但房价下跌导致土地收入锐减,地方债爆炸。31个省市中,仅上海一度有结余,但如今也告急,各区互借度日。中央财政虽相对充裕,却优先用于军费和镇压机器,年增长7%,无余力补贴地方或提高福利。

银行系统同样岌岌可危:高杠杆率下,抵押贷款占比巨大。一旦房价崩盘,银行资产缩水,金融危机爆发。程晓农举例,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2个月下降,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91%。知名企业如新能源汽车“哪咤汽车”破产、科技公司“兴起源半导体”停薪裁员、生活服务平台“58同城”裁员两三成、钢铁业65%企业成“僵尸”。失业潮席卷:5000万大学毕业生长期失业,农民工返乡,城市流浪者激增。

外部压力加剧危机:美中冷战下,贸易工具化,关关税战导致出口断崖。程晓农批评中共从未视美国为伙伴,而是利用信任窃取技术。冷战5年后,协议形同虚设,外资撤离,台商富士康等工厂停产或裁员。全球供应链外移,东盟和印度取代中国“世界工厂”地位。

程晓农总结,中共所有刺激政策(如降息、股市托市)均失效,因“三信危机”重现:个人信心崩溃,民众不敢消费,储蓄率飙升。扩大就业和福利无行性:国企私企均裁员,财政无钱。经济下坠无法逆转,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冲击,但渐进过程下,世界可适应,中国却将付出惨重代价。

经济衰退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展望

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高度一致:中国房地产崩盘是制度性问题累积的结果,非短期调整。许成钢强调土地国有导致财富分配不均、内需不足;程晓农突出死亡螺旋将引发财政金融双危机、失业爆炸。结合当前数据,7月CPI下行、结婚人数减少、库存积压,无一好转信号。

潜在后果严峻:金融危机或致银行破产,经济危机放大失业(官方青年失业20%,实际更高),社会危机加剧贫困。科技发展依赖西方输入,冷战下来源切断,中国难以维持前沿地位。军费优先下,民生被牺牲,制度改革遥遥无期。

展望未来,许成钢认为房价下跌将持续多年,一线城市或最先企稳,但需系统改革;程晓农悲观,明天比今天糟,无复苏可能。专家建议:居民避险卖房,企业撤资,政府需转向制度学习,提升民众福利。

这一警告引发热议。评论区网友表示:“房价泡沫终于破了,但代价太大。”“希望政府正视问题,别再印钞救市。”中国经济何去何从,值得持续关注。



来源:看中國
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

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荣誉会员

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

评论



加入看中国会员
donate

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。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。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。 详细隐私条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