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6月29日,哥倫比亞軍艦ARC Narino和ARC Victoria在太平洋哥倫比亞海岸附近,與導彈驅逐艦USS Sampson、USS Porter和USS George Washington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起航行。(圖片來源:JOAQUIN SARMIENTO/AFP via Getty Images)
【看中國2025年7月26日訊】(看中國記者高芸編譯/綜合報導)為應對中共不斷擴張的海軍力量,美國本月將第二艘具備發射長程戰斧導彈能力的核動力潛艇,從東海岸重新部署到夏威夷,加強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。
據《新聞週刊》(Newsweek)報導,美軍的「印第安納號」(USS Indiana)核潛艇已於本週二(7月22日)抵達其新的母港——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-希卡姆聯合基地(Joint Base Pearl Harbor-Hickam)。此前,這艘潛艇駐紮在康涅狄格州的格羅頓(Groton)基地。這標誌著美軍持續將戰力最強的單位部署到印太地區,以因應中共日益提升的軍事威脅。
近年來,中共持續擴大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,尤其在海軍和導彈方面的快速發展,引起美國及其盟友的高度警惕。中共擁有大量導彈儲備,足以威脅包括駐日美軍基地在內的區域目標。
日本作為美國圍堵中共「島鏈戰略」的重要一環,正積極強化自身防禦能力,包括升級反艦導彈系統並採購先進軍艦,以應對潛在的中共侵略行動。
美軍加強太平洋地區戰略部署
面對中共軍力日漸壯大,五角大樓不斷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。除了核動力潛艇外,美軍還部署了搭載隱形戰鬥機的航空母艦,以及遠程導彈系統等戰略裝備。
目前,美軍部分核動力、常規武器攻擊潛艇均隸屬太平洋艦隊,分布在華盛頓州、加州、夏威夷及關島。其中,地理位置最靠近中國且戰略價值重大的關島,從去年11月起已部署了5艘潛艇。
據美國太平洋潛艇部隊發布的新聞稿指出,「印第安納號」現已成為第七潛艇中隊(Submarine Squadron 7)的第三艘維吉尼亞級(Virginia-class)快速攻擊潛艇。此外,第七潛艇中隊還包括四艘洛杉磯級(Los Angeles-class)潛艇,總計七艘快速攻擊潛艇均駐紮在珍珠港基地。
在「印第安納號」抵達前,另一艘洛杉磯級潛艇「托雷多號」(USS Toledo)已於7月12日從康涅狄格州完成轉移部署到夏威夷,成為第七潛艇中隊的第四艘洛杉磯級潛艇。
除了維吉尼亞級和洛杉磯級外,美國海軍還有三艘「海狼級」(Seawolf-class)快速攻擊潛艇,目前部署在華盛頓州的佈雷默頓(Bremerton)和班戈(Bangor)。
先進的「印第安納號」提升作戰能力
「印第安納號」潛艇於2018年服役,是第16艘維吉尼亞級潛艇,與早期同型艦不同的是,它裝備兩個大型導彈艙,取代傳統的12個垂直發射管,每個艙可發射6枚射程達1,000英里的戰斧巡航導彈,作戰能力大幅提升。
該潛艇最近一次海外任務於今年3月27日結束,當時剛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部署任務,覆蓋歐洲全境、土耳其、俄羅斯和南高加索等美國歐洲司令部負責地區。
美國海軍表示,快速攻擊潛艇主要任務包括尋找並摧毀敵方海軍艦艇、從海上向陸地投射戰力(包括導彈攻擊和特種作戰)、以及執行情報、監視與偵察任務。
美國太平洋潛艇部隊司令克里斯.卡瓦諾少將(Rear Admiral Chris Cavanaugh)在新聞稿中表示,過去十個月,「印第安納號」的船員成功完成了作戰部署與母港轉換等挑戰。「我對‘印第安納號’加入太平洋潛艇部隊、增強我們在印太地區的潛艇存在感感到非常振奮。這將有助於維護一個安全、繁榮、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。」
「印第安納號」指揮官凱爾.約翰遜(Commander Kyle Johnson)也表示:「我們期待與第七潛艇中隊及珍珠港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,隨時保持最佳狀態,確保‘戰鬥鱸魚號’(Battle Bass)能夠隨時出擊,保衛我們的國家。」
美軍此次派遣「印第安納號」潛艇至太平洋地區,但未來是否還會進一步增派更多軍艦或潛艇到夏威夷、關島以及駐日艦隊,目前仍未明確。
本月13日,美國與澳大利亞也舉行了倍受關注的「護身軍刀2025」軍演,有19個國家的逾3.5萬名軍人參與。澳洲國防部表示,這是澳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、最複雜的作戰演習。
美國太平洋陸軍副司令喬爾‧B‧沃威爾(Joel B.Vowell)表示,「‘護身軍刀2025’演習有力地展現了我們在印太地區的聯合實力、信任、互操作性和戰備狀態。」
来源:看中國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