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性与节制的新阶段:中美博弈进入“中盘”(图)

作者:赵晓 发表:2025-11-13 03:10
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

中美
中美关系 (图片来源:  Adobe stock图By viperagp) 

【看中国2025年11月13日讯】历史就像一盘棋。开局,是激情与冒险;中盘,是理性与节制;终局,则考验信仰与智慧。

过去几年,中美博弈的开局,充满了火药味:贸易战、科技战、战狼外交、价值对抗。

那是一段情绪高涨、口号密集、行动凌厉的时期——彼此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,也在测试自己的实力。美国自川普(特朗普)1.0开始掀起贸易战与科技脱钩,以为可以一举压制中国的制造业与技术崛起。中国则沉浸于"百年未有之大变局"的自信,相信历史的钟摆已然回转,东风将压倒西风。然而,七年过去,博弈仍在继续。贸易战的代价,对双方都远超想象——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危机至今仍在回响,全球通胀与能源震荡,也成为双方角力的阴影。科技封锁未能彻底阻止创新扩散,全球产业链在震荡与重新洗牌中形成新的分层。

而与此同时,地缘政治的火线从台海到中东、从乌克兰到红海,让世界意识到——全面对抗、孤注一掷,或许不是胜利的路径,而是双输的陷阱。

一、从火药味到中盘

2025年的中美关系仍在激烈博弈之中,但已经显现出一种新的气质——"中盘格局"。

这种格局的特征不是和解,而是理性管控;不是妥协,而是有序竞争。双方都在"防冲突、稳节奏、守底线"。换句话说:激情退场,理性登场;情绪褪去,节制接管。我把这一阶段称为:中美博弈的"中盘阶段"。

开局是混沌的、激烈的,各方都在出招、抢占势能;终局是收缩的、定论的,胜负已现、代价进入清算。而中盘——正是理性与策略的阶段,决定胜负的,不是速度,而是定力。

二、冷战的中盘与电影的提醒

冷战,就是典型的"中盘之战"。

二战之后,美苏剑拔弩张,核武竞赛几乎失控。但后来,双方都意识到:如果继续"拼刺刀",结果将是共同毁灭。于是,他们建立了"热线""军控条约""缓和机制",学会了在敌对中保持秩序——那就是冷战的"中盘"。

本周末,我观看了电影《里根》(2024)。

里面有一个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画面:

里根总统坐在白宫的危机指挥室里,面对苏联核导弹系统的异常信号,所有将领都在催促他"立即反击"。气氛凝固,几十秒的犹豫,世界仿佛悬在毁灭边缘。里根表情凝重,却没有按下那个按钮。他说:"如果这是误判,我们就会毁灭这个世界。"几分钟后,确认那只是一次卫星误报。大家松了口气!这一幕并非虚构,而是历史的真实写照——1983年,苏联军官彼得罗夫拒绝向上级报告"敌方攻击"信号,从而避免了一场核灾难。电影《里根》只是将这种信仰与理性的张力,浓缩为"历史的五分钟"。那五分钟,世界在悬崖边学会了节制。

而这正是文明的拯救——不是科技的胜利,而是信仰对权力的约束。

三、理性失衡的当代隐忧

然而,在新片《炸药屋》(A House of Dynamite,2025)中,导演凯瑟琳・毕格罗提醒我们:

这种节制,正在以更微妙的方式崩塌。影片设定,美军侦测到一枚"来历不明"的核导弹飞向北美,信号混乱、来源不明——可能是外部攻击,也可能是内部误报。总统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白宫战情室中分裂:一派主张"立即反击",另一派警告"或许是假信号"。

全片最震撼的,不是爆炸,而是理性瓦解的速度。原来,所谓"核恐怖均衡"根本不是真正的安全,在今天,任何一次算法误判、AI系统偏差,都可能让人类文明在几分钟内终结。

毕格罗提出的问题,比冷战更尖锐:"当决策被算法取代,当反应时间被压缩到秒级,人类的理性,还来得及介入吗?"

这部电影打破了冷战中"恐怖平衡"的神话。它告诉我们:今日世界,哪有什么安全秩序?地球,本身就是一个炸药屋。

如果《里根》讲述的是"信仰如何拯救理性",

那么《A House of Dynamite》提醒我们:在中美博弈、世界多极,AI与自动化时代,人类比冷战更接近"理性坍塌"的临界点。

四、文明的中盘:在力量与节制之间

今天的中美博弈,恰恰将世界引到了类似冷战的阶段。

双方都经历了恐惧与误判,都试过极限施压与脱钩竞争,最后发现——世界无法被彻底分裂,全球化虽被重组,却无法被切断。而世界却在这场对抗的阴影下,引发了俄乌战争、中东冲突甚至印巴冲突,几乎逼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。

幸运的是,时间是最好的老师。七年交手之后,双方开始变得冷静。

于是,博弈的逻辑从"冲突"走向"管控",从"极限施压"走向"结构缓冲"。

这,就是中盘的背景。

中盘不是和解,而是在不信任中维持稳定;不是妥协,而是在竞争中寻找秩序。

它的标志是:

冲突但尽量避免失控,因为双方都付过代价;

对抗不要盲目,因为谁都知道无法简单取胜;

合作变得务实,因为利益必须被最大化保留。

中盘,是力量的节制、理性的复归、信仰的考验。

这恰恰是保守主义者所期待的一种心态:不是讲什么"不惜一切代价"让对方死;而要最大化地让自己与世界好好活下去。人类文明最大的挑战,其实不是"赢",而是——在能赢的时候,仍然懂得节制;在恐惧对方的时候,仍然选择理性。

五、理性的方向,文明的温度

中美为什么会进入中盘?因为这不仅是地缘政治的平衡,更是人类理性的自我调节。

过去的竞争,出于恐惧——害怕被取代、害怕失去领先;如今的竞争,带着一丝清醒的克制。美国从焦虑走向掌控,重新找回制度自信;中国从狂热回到现实,重新认识自身局限。

这两种心态的理性回归,正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庆幸的"文明信号"。

这不是和平的终局,也不是冲突的回潮,而是东西两大重新学习"节制"的过程。

【结语】

人类的最大希望,不在于新发的力量,而在于古旧的智慧——那种在恐惧中仍然理性、在胜利中仍然节制的力量。

理性,是光;节制,是界;信仰,则是光的源头。

当一个国家学会节制,它才真正告别战狼,走向成熟的和平。

(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)

来源:新世纪/云上迦南/
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

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荣誉会员

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

评论



加入看中国会员
donate

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。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。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。 详细隐私条款. 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