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靖将军。(图片来源:chenjing/看中国)
大家一定都听说过,军事上有一句名言: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,是说古代将领在外征战,遇到突发情况,来不及跟君主沟通,或者君主的命令不符合战时和战况,可以不必请示而“先斩后奏”。这句话从何而来呢?古今有几人能够做到,又能够功成身退的呢?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吧。
孙武 “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”的首创者
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这句话,最早出自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、兵法大师孙武之口。他在其千古传世的军事巨著《孙子兵法》中明确指出:“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
这不仅仅是一句军事原则,更是他亲身实践的战场信条。孙武本是齐国贵族之后,其祖先官至“上大夫”,地位尊贵。然而,时代更替与家道中落,使得他最终离开齐国,辗转来到吴国隐居潜修。他在吴国潜心研究军事理论长达八年之久,并完成了传世巨著《孙子兵法》。此书一出,震惊朝野,后来经由名臣伍子胥举荐,于西元前512年,获吴王合闾赏识,破格任命为上将军。
初登军坛、未经战阵便被委以重任,自然引来众多质疑与排挤,尤其是吴国旧将们对这位“外来户”颇多不满。为了立威与验证自己的军事理论,孙武在吴王面前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宫女练兵”。他选出一百多名宫女,进行军事操练,甚至任命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妃子为左右队长。起初这一举动还引来朝堂诸臣的讥讽与不解,然而孙武志在以此示范军纪之不可违。
整军纪斩吴王两爱妃
在训练过程中,那两位妃子不仅不服从命令,还公然嬉戏打闹,导致整支“女兵队伍”秩序混乱,无法成军。孙武当机立断,下令按军法处置两名违令者。此举震动朝野,吴王合闾惊恐万分,急派宰相伯嚭传令阻止处决。然而孙武却回以: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最终依法行刑,将两位妃子处斩,以正军纪。尽管吴王痛失爱妃、心中悲痛,但也被孙武的军事才能与铁腕纪律所震慑,只能默许其决断。
这一事件不仅奠定了孙武在吴军中的绝对威信,也展现了他坚持军令如山、战场上独立判断的决心与智慧。自此之后,吴国将领无不钦服于其胆略与远见,孙武也开始在东南诸国之间纵横捭合、屡战屡胜,成为吴国军事发展的核心人物。
不过,战功赫赫之后的孙武并未沉溺于权力与荣耀之中。他最终选择隐退山林,远离了尔虞我诈的政坛与战场的腥风血雨。值得一提的是,吴王合闾至死也未追究他杀妃之事,这既是对孙武能力的肯定,也是对军政边界的默认。
细柳坚军将令如山 文帝一次胆战心惊的劳军
汉文帝后元六年(前158年),匈奴南下犯边,大举进犯汉朝北方边境,边防形势骤然紧张。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边境危机,朝廷迅速部署军队防线,派遣三位将领分别驻守关键要地:
来源:看中国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