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逢人減歲,遇物加錢」教會要我們圓融人情世故,喜樂做人。(繪圖:Winnie Wang/看中國)
俗語「逢人減歲,遇物加錢」,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哲學,這裡面的道理越早學習越好。理解並掌握了這句俗語的人,就離成為高情商之人更近一步,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甚麼意思呢?
為啥要「逢人減歲」?
「逢人減歲」是說在跟別人互動時,若對方要你猜猜他的年齡,我們要盡量往歲數小的方向猜,千萬不要往歲數大的方向猜。
這在女性身上尤其適用,因為所有的女性都喜歡自己年輕、減齡些,所以在猜測女性的年齡時候,說的年紀輕些。這種行為並不是不誠實,因為是猜測,本來有人面相就是老成些,有人面相年就是輕些,說對說錯都沒有關係,但是說小些,對方會高興保養得宜或心態年輕。這是古人的智慧,在人際關係應對進退的表現中是圓融,在初次見面的時候,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職場中,這種情況更是常見。一個年紀比我們大的同事,叫「姐姐」通常會比叫「阿姨」更讓對方開心。僅管如此,稱呼也不能太過離譜就是,否則就顯得虛偽了。
「遇物加錢」。(圖片來源:Adobestock)
為啥要「逢遇物加錢」?
「逢遇物加錢」是指我們在跟別人來往時,若發現對方有珍藏的物品,而必須猜價格的時候,要盡可能往貴的地方說。
這是因為若是對方珍藏的物品,那麼他通常不會想要賣給誰,只是想擺出來跟別人分享喜悅,所以在他的眼中,那東西的價值肯定比市價高。所以當我們往高價的方向猜時,除了肯定對方的眼光以外,也是認同物品的價值,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有眼光,能看出是以很實惠的價格擁有產品,物超所值。
生意場上有句名言:貶低物品價值的人是買家!以前的人生活較困苦,非不得已要拿東西去當舖時,就常會遇到那種尷尬的狀況。
例如,就算我們拿去當的,是件高貴的貂皮大衣,當鋪的人常常也會酸言酸語:「蟲嗑鼠咬,掉毛爛皮,收破大衣一件!」這聽在當事人耳裡,不是既無奈又生氣的一件事嗎?
「好言一句三冬暖,惡言半句六月寒。」以前的中國人道德高尚,會為人著想,有同理心,因此非常重視口德,說出來的話常會讓人倍感溫馨。
俗語「逢人減歲,遇物加錢」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智慧,傳下來的為人處世之道,教會要我們圓融人情世故,喜樂做人。也是一種社交技巧,大能夠幫助大家擺脫社交恐懼症,融入社會之中。
責任編輯:陳納新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